法律热线:
文章详细

最新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是什么 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

青岛刑事辩护律师  Tags: 最新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是什么,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

 丁玉华律师,青岛刑事辩护律师,现执业于山东光浩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最新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是什么

  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就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拘传和传唤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有关传唤和拘传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拘传是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有些是经过口头传唤而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接受讯问的,但是办案机关也可以根据案情需要,不经过口头传唤而直接采取拘传措施。


  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重大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其中规定的出示;证明文件;,是指传唤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及讯问时应当出具示的证明侦查人员身份的证明文件。经出示工作证,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二、法律规定清楚、明白,但是往往在现实办案中,有些侦查人员极易违反法律而侵犯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后补,或者根本没有。在执法过程中,先斩后奏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些法律手续经常是过后补开。有的侦查人员觉得无所谓,觉得事后可以让嫌疑人补签一个字就行了。而有的案件明明是采取了拘传的侦查措施,但整个文书里却看不到任何法律文书,甚至连笔录里都找不到有关传唤的字眼。


  第二、以制作询问笔录的方式来掩盖拘传的事实,以达到连续拘传的目的。有些办案人员会在十二小时之内先作一份询问笔录,来证实自己只是询问而不是讯问,把开始的十二小时不计算在讯问时间里,事实上侦查员所作的工作和讯问的方式方法,所问的内容没有任何的区别。十二小时之后,才开始制作讯问笔录。至此,其实已经超出法律规定的十二小时时限了。当然,有的侦查员会以案情复杂为由来延长讯问时间,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法律所规定的案情复杂根本就没有明确什么情况属于案情复杂。所以,在办案机关在作出采取拘留、逮捕、取保、监视居住措施时,嫌疑人、被告人被讯问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二十四小时了。


  第三、变相刑讯逼供。随着法制的进步,刑讯逼供在逐渐减少,但变相的刑讯逼供仍然存在。法律明文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但在实际办案中,传唤、传讯所在的地点都是办案机关的办案区,里面都没有能提供必要的休息条件。且不要说三十六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就是二十四小时,不让睡觉就是没有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这从生物学,或者人道主义来讲都是科学和道义的,因为所有办案区都不设有床铺,而只有椅子。正常人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里,不让睡觉,只可以坐在凳子上,都是会精神不振,思维混乱。何况嫌疑人、被告人还要经受轮番审讯,以及一些不规范的审讯行为。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无论何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在现实中,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和体制的原因,让很多人没能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导致自己承受了太多不应当承受的责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一旦程序违法,执法机关所取得的证据是不能作为合法证据使用的。所以,任何人在遇到被传唤或者拘传时,都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力是受法律保护的,并且一定要坚持和主张自己的权力,不能因为外界原因干扰而放弃,一旦放弃就没有任何人能为你主张正义和公正了。





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

  拘传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和传唤不同,拘传是要求犯罪嫌疑人强制到案接受讯问的,且在特定情形下侦查机关还能使用戒具,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那么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为您整理了相关知识。


  一、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


  不一定,司法机关拘传没有必须通知家属的规定。




  事实上,拘传作为一种最轻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有权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使用。但是司法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是否需要通知家属,在法律上没有明规定,而且实践中,也没有通行的;潜规则;,所以当人被拘传后,有些公安机关会通知家属,有些就不会。


  因为,根据、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时,一般不得超过12小时,最长亦不得超过24小时。这时,司法机关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的时间非常短,快的很快就能恢复自由,最慢也不过24小时。


  只是,司法机关拘传后,在24小时内,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就要及时通知被拘传人的家属。通常情况下,拘传经询问后,没有变更强制措施的,就应该及时放人,否则涉嫌非法拘禁,被拘传人是可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只是司法机关拘传,往往就表示已经涉及某刑事案件了,最好还是找个专业刑事辩护律师详细咨询下,更为妥当。


  二、拘传有哪些法定程序


  1、填写,并报负责人审批。


  办案人员根据办案情况,认为需要采用拘传措施的,应首先填写,然后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批。


  2、拘传的执行。


  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对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戒具,强制到案。


  3、拘传的次数与时间。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4、拘传的地点。


  根据公安部第60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35条规定,拘传的地点,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市、县以内。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户籍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市、县的,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内进行。


  5、拘传的结果。


  公、检、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到案后,应当立即讯问。讯问结束后,应根据案件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认为依法应当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可以采用其他相应的强制措施;认为不宜适用其他强制措施的,应立即释放,不得变相扣押。


  为您介绍的关于;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是否会通知家属;的内容。根据上文内容我们可以得知,侦查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后不一定会通知家属,因为法律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拘传的最长时间也不会超过24小时。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律师。